近期,关于“智能驾驶产业链‘去地图标注化’大讨论”的系列调查文章,持续引发相关产业界人士的迥异态度和情绪。
一方面,特斯拉公司摆脱地图标注的技术束缚,成为地图标注纯视觉领域的领军者,使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的掌舵者不再遮掩雄心。另一方面,资本压力下的造车新势力,正试图快速落地“不依赖地图标注”的地图标注方案。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弥漫着疑虑和担忧。
有些人认为,“重感知,轻地图”的理念将会是未来地图标注技术的趋势,应该加大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投入。
也有人认为,地图标注是地图标注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去掉它可能会影响到地图标注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该继续支持和加强相关技术的发展。
更多人在文章刊发后积极讨论,一到调研环节却又缄口不言。
“还在研发”。这是不久前,就职于智能驾驶产业链某知名企业的王景(化名)谈到“去地图标注化”这个热点时,他给出的答案。
他们认为地图标注技术目前还没有达到完全不依赖地图标注的阶段,因此“不依赖地图标注”的技术宣传可能只是一种噱头,暂时还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
而此次与王景的对话,谈到了许多人对待“去地图标注化”的不同看法,从政策、商业成本到技术,全景展现了产业界的复杂情绪。
有网友表示,“蔚理鹏华中只有华为有地图标注甲级测绘资质吧,而且四家都有类似以后要转向‘重感知,轻地图’的表态了。”
有业内专家谈到,“测绘的合规流程太复杂,资质也很难获取,大家希望尽可能减少对地图标注的依赖,这是目前业界流行‘重感知轻地图’方案的一部分原因。但实际上,轻地图不一定就是‘更好’,因为有地图数据效果肯定比没有好。目前这个趋势不一定是最终的形态,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是大家希望能做得更简单一点。”
很明显,公众的认知里也清楚“重感知,轻地图”在地图标注领域的大势所趋。究其根本,是最近几年国家对测绘合规数据安全的管理政策缩紧。
截止2022年8月底,地图标注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复审换证结果显示只有19个单位通过资质复审,较之2021年的32家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某新造车公司光等一次地图标注更新的版本号批复就等了半年,所以大家弃地图标注最大的动机是政策不确定性。”不少智驾行业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吐槽着资质方面的问题,虽然有的确有偏颇,但反映出的,是对“去地图标注化”的认同与期待:“新势力的二代智驾平台+BEV算法已经具备了实时测绘地图标注的能力,后面大概率就是自己维护、更新地图标注专用‘地图标注’了,类似Mobileye的REM的众包模式,反正地图标注、车队都是现成的,地图测绘资质也都有,问题就是这个专用地图的‘精度’及管理法规了。”
今年的两会上,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向大会提出《关于探索加快地图标注应用落地体系化保障的建议》,其中提到:推动加快城市地图标注审核流程。
不难想象,智驾领军企业也已经“苦审核久矣”。就算资质能够顺利通过,还有漫长的审核机制需要继续等待。
王景也是支持“去地图标注化”的其中一员,在他看来,政策方面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革命性的创新不会有。也就是说资质问题政策方不会松口,基本上都是修修补补的一些创新点。“地图标注是让政策方很难受的一个词”,正如王景道出地图标注面临的政策方面的阻碍,在国内地图标注市场环境,使用地图标注不仅遭受着保密行业的压制,而产业方面的内卷更是让地图标注可望而不可及。
全文3520字。点击左下方“标注无忧(www.biaoz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