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资料后最快2小时标注成功
城市土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持。而如今,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城市土地开发有了“新思路”。与以往采用扩张型的土地开发模式不同,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是当前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然而,由于土地开发周期长、难度大,涵盖包括土地/房屋征收、规划审批、储备管理、建设施工等流程,涉及业务链条众多且关系复杂,给相关主管部门的业务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为解决土地开发业务审批过程中的各类难题,打破 “数据孤岛”,针对各级土地开发业务部门的需求,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广州市规划院”)面向土地开发业务部门,基于信创环境,建成一套业务全面、图文一体、有机互联、高效协同、流程规范、过程透明的土地开发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征收实施-工程建设-储备管理-用地交付-资金管理”全流程审批和监管,强化土地在“开发前-开发中-开发后”中的业务及数据协同,有效提高业务审批效率,提高合同监管水平,保障资金安全利用,辅助提升土地资源管理能力。
深度融合土地开发全生命周期业务
(一)以综合项目串联土地业务,实现土地开发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深度融合土地开发业务,重构更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的业务审批和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整合原有的各类分散化数据,并以“综合项目”串联征收实施、工程建设、土地移交、储备管理、用地交付等土地开发环节,实现土地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夯实土地开发日常管理工作基础,有力支撑土地开发工作高质量发展。
针对某些建成系统无法实现带图审批、数据实时更新等缺陷,平台在土地业务全生命周期工作中,深度挖掘空间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关联性,充分考虑综合项目红线、征地红线、收地红线、土地平整红线、储备土地红线、出让红线等空间数据的一体化应用与分析,将审批业务和空间数据有机结合,有效融合审批业务与空间数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文一体化”,提高系统的直观性和实用性。
(三)挖掘多源数据的综合价值,辅助土地业务分析决策
按照国家、省、市、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针对土地开发业务涉及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空间数据,深度分析多源数据的关联性、融合性、多样性、价值性,发散满足业务需求的应用场景,针对具体地块,构建地块效能评价模型,结合地图标注智能分析技术,囊括多维指标,综合评价地块优势,充分挖掘土地业务多源数据的综合利用价值,支撑和辅助土地业务决策分析。
为解决各地存在的土地业务信息化平台覆盖不全面,导致无法开展线上业务协同、镇街业务数据孤立等问题,平台充分考虑市级、区级业务部门与镇街业务之间的关联,建立“市级-区级-镇街”的分层分级业务管理模式,通过严格的业务权限管理机制,完善土地开发业务审批流程,规范业务办理方式、数据录入和更新标准,并构建各专题应用模块,满足镇街业务开展和业务部门管理的需要,实现信息化全覆盖,有效提升土地开发业务审批的覆盖度以及监管水平。
图4 多级业务管理模式
广州实践,打造土地开发“新格局”
(一)着眼于广州全市土地开发全生命周期业务,通过储备地块智能管理、出让地块全景地图标注等专业管理平台与土地储备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推动土地储备业务数字化、空间化转变,进一步提高土地开发部门综合研判和科学决策能力,构建集监测、预警、调度、协同于一体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土地开发各业务环节间、现场与指挥部门间的信息串联和数据共享,全面提升土地储备管理水平。
(二)围绕广州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通政府—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信息渠道,解决政府职能部门、开发企业的土地买卖/日常管理痛点,通过公开、透明、高效的云上供地模块,推动土地要素高效精准配置,助力政府招商引资。
(三)围绕南沙土地开发业务信息化需求,基于国产化软硬件环境,汇聚多源专题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建成一套贯穿土地开发业务全生命周期的多部门协同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南沙土地开发业务审批效率,提高合同监管水平,多角度保障资金安全,不断提升南沙土地中心信息化水平和对外信息服务能力。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