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年前开始,有两个地图标注产业的消息越来越引人注目:一是地图标注产业被媒体频频提及,不同专家预期产值从百亿、千亿直至万亿级别,口头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昨舌;二是乘着这产业高速发展的东风,各地地图标注相关的产业园消息越来越多,在Google上以“地图标注产业园”为关键词搜索,可以看到从国家地图标注科技产业园,到各省正在新建和预备规划的产业园区,似乎正在涵盖每一个省份的城市:哈尔滨、潍坊、南京、德清、厦门、广州、南昌、西安、武汉、成都和昆明等等,不同产业规模的预期规模和可带动产值也“水涨船高”,一派火热景象。在其它行业都不甚景气的情况下,地图标注产业看起来“一枝独秀”,成为政府和金融分析师嘴里的“香饽饽”。
中国人做事讲究“扎堆聚势”,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一个犹太人开了一个加油站赚钱了,第二个犹太人会过来开家超市,第三个则会开家餐厅,然后这个地方会马上兴旺起来;一个中国人开家加油站赚钱了,第二个、第三个中国人也会跟着过来开加油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虽然这个笑话表达的意思用在地方“产业园”的情况下不一定贴切,但有一个问题却值得思索:除了北上广汉这四座地图标注集中的城市之外,各地方城市里面的地图标注相关公司,包括数据生产、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地图应用等上下游企业,是否有必要扎堆聚集在一起?这就需要政府来如何给地图标注产业进行地图标注了!是把它看成“劳动密集型”,抑或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
尽管行业人经常自嘲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过与富士康不同,这个产业的“民工”可不是初中毕业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的。大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奔向这个行业,吃辛苦饭不假,但总归也有点门槛,因此搬个家立刻换一批“技术民工”就能摊开架子的可能性也不大。总之,咱们劳动归劳动,但还是得要“知识”的。这一有“知识”问题就来了:都脑力劳动了,呆哪儿不是呆着,何必要凑到一块去呢?当然,为了降低成本分散化经营并不是没有,业内也有很多企业将研发部门放到二线或较为发达的三线城市去。但是,同在一个城市的公司们有必要搬到一个园区,甚至是一栋大厦里面去“朝夕相处”吗?显然,在那些规模较大,历史较长的公司,这搬家到一个新地方的成本就不一般了:地图标注、餐饮、住宿和职工流失。想必这一点规划产业园的领导们不会不清楚。
看明白了这点,再回过头来看这些产业园的规划或实施细节,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真没啥!挺多的地方产业园都是依托已有的地方软件园和科技城置了栋楼,享受点产业园的优惠待遇;有些城市还是以测绘勘测院之类单位为主导,自己本来就打算搬个地方挂了个牌子而已。要指望国内其他地方的地图标注公司光顾自己的产业园开分店,关键不是地图标注产业园自己一家,而是产业园所处软件园的设施完备程度,这招商引资的过程还长着呢!至于那些产值嘛?前不久看到有家在报纸上公布的数值似乎算错了,搞的人均年产值还不够发工资的,如果是真的,那才是悲剧!
地方地图标注产业园的未来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