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众说纷纭:超级APP里的轻应用

行业动态 地图标注【百家】众说纷纭:超级APP里的轻应用已关闭评论阅读模式
地图标注

提交资料后最快2小时标注成功

一个个超级App的诞生,一帮帮小众App的倒下,资本活力褪去,新兴应用市场环境形成,留给原生App的机会越来越少,开发者的门槛越垒越高。

应景时代变化,“轻应用”概念就此诞生。一种无需安装、快速使用的插件式应用,正在依托超级App构建的大平台,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所谓的超级App正是那些“装机必备”的软件,这些应用可能由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将服务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之后仍将延续着强劲的市场比重势头,也可能来自于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那几年独立地奋起拼搏打下的市场,这些占有着极高的用户规模和流量的产品将在应用市场中愈发加持自己的“体重”。同时,超级App也将衬托并促进其他应用变得更轻量、更简约、更重服务,在这样的两极分化趋势中,又逐渐形成了阴阳调和般的竞争与合作,巨头的沉降,轻应用升华,平级较量将揭开新的序幕。

为探访超级App中的轻应用发展现状,本期《开发者说》栏目将从超级App中的浏览器和支付两大平台出发,以O2O气息浓重的旅游轻应用作为轻应用的代表,全面、客观地探讨轻应用时代的需求、机会以及应用市场的未来。

当前,应用开发者面临的生存现状怎样?

朱挺:UC一直和应用开发团队保持交流。前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中小创业企业普遍反馈一个信息:他们感到在产品推广方面的乏力。这些开发者十分感慨,自己的产品明明在内容和服务方面做得都很好,但始终无法快速把用户积累起来,推广成本问题成为了阻碍产品飞跃的一道巨大的鸿沟。

有统计数字显示,约70%的应用下载量仅被0.1%的应用占有,另外99.9%的应用仅享有30%的下载量份额,也就是说,智能手机App应用市场上有太多的应用没有被给予、下载和使用,这对开发者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另外我们现在也很难发现有新的应用产品能在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里呈现爆发式成长,传统的原生应用市场留给开发者的创业大门正逐渐关闭。

姜燕北:现在移动端App越来越多,但日活跃度高的App却越来越少,特别是小型应用确实已经陷入很严重的危机,过高的分发成本,过低的用户使用频率,都直接影响着小应用的生存。

但另一方面,App服务质量的本身也会制约产品在市场上的欢迎度,曾有个案例,一家基于WAP站做服务的厂商,意识到发展移动客户端可能是潮流,于是就把当时主流的信息推送功能、LBS功能、社交功能都集成进去,3个月后开发者发现,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发的移动应用端PV竟不如原来的WAP站,他们事后总结,这个客户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把所有的功能都集中于此也并不能算是一款好的产品。这里面就警示了开发者一个问题:你的服务真的需要通过一款移动客户端来实现吗?

李杨东:标准的App总会面临着两个瓶颈,一是装机量,其本质就是用户数;其二从支付的角度看,就是支付量。一些App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可是往往很难变现,今天在移动互联网上,纯软件创业成功的机会很少了,要知道三大巨头很可能和你做同样的东西,竞争压力永远是巨大的。回过头来看,我们认为App的商业机会很大程度上在于和线下业务的结合,实际上现在的开发者进入这里面的还是很少的。

沈卓立:面对创业,我经常喜欢开玩笑地说“出名要趁早”。实际上我们真的赶上了第一波做原生应用的好时期,那时候原生应用产品还不是很多,旅游和移动互联网又是天然的结合点,所以我们在开始的两年里抓住了几百万的用户,但是到了第三年,我们发现用户推广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正在面临着选择的改变,探索新的道路,做轻应用正是我们下一步转型的方向。

陈作智:公司目前刚刚成立一年的时间,但我们已经整合了3万处景区和景点的数据,以及过千家的景区门票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在线旅游服务的能力。这种优势使得我们非常渴望和更多的平台合作,扩大获取用户流量的范围,因此,如何获得更多的流量,发挥我们的数据价值,将是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应用开发者,如何理解“轻应用”这一概念?

沈卓立:现在轻应用的定义很火,但业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即便我们已经是轻应用很典型的接入者。广义上的“轻应用”就是指无需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产品,它依托于超级应用作为载体;而狭义上,我觉得轻应用一定还包括了发布渠道的整合,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应用市场的榜单模式,产品就不能算是一款真正的轻应用,依托大平台和超级应用建立起来的分发渠道,将对产品的推广十分重要。

陈作智:作为旅游轻应用,我认为核心就是要做到很好的场景化设计,我们积累的旅游信息已经非常重,所以如何在大量数据基础之上,把它们有效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中,这才是关键点。比如有人到北京出差,他的时间很紧张,但想看看自己所在位置方圆5公里内有没有很好的旅游景点,这样既把工作的事情处理了,也没有白来一趟北京,这就是一种工作业务型旅游场景。而我们正是需要借助各种渠道和平台建立一些场景来和我们的数据对接。

作为超级App平台,如何帮助轻应用发展?

朱挺:我们从作为一款超级App的角度来推动轻应用的发展,或者说给轻应用一些推动的机遇。因为超级App可以给用户很多场景,特别是基于移动端的特性,能够让轻应用方便地曝光和被使用。实际上超级应用的本质就好像一个综合型商场,它首先必须要在一个地图标注便利的地方,能让人们方便地到达,同时可以满足用户的购物、吃饭、看电影等特性的行为需求,这些行为其实都可以做成一款款轻应用。通过UC浏览器,实际上就是发挥这种商场的作用带动起每一款轻应用的曝光率和下载率,甚至是直接带来商业价值。

姜燕北:我们认为现在很多App开发者都会像PC端的产品趋势那样,逐渐会把产品做到云端,但移动开发者们完全不必要走PC端的老路子,对于浏览器来说,现在完全可以帮助这些开发者做成一个轻应用平台,借助一个轻应用的“壳”推出去,帮助开发者减负。在轻应用时代,开发者完全不必拼个你死我活,因为分发的方式变了,给用户投放精准化了。但并不是说浏览器要为轻应用们创造一个神话,产品内容做得好坏,同样也制约着轻应用最终的分发效果。

李杨东:一款App特别是和O2O结合的App,要想抓住一个粘性的付费用户,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用户的第一次支付成功率。比如一项付费服务到底好不好用,用户可能先会试购买一次,如果这一环节不通畅,App很有可能失去一个潜在的粘性付费用户。作为一款支付平台,它对用户的实名信息是有绝对要求的,所以我们从这方面出发,建立信用机制,我们有一套自己的信用评价系统,对于符合要求的用户,我们能够为其在App中的首次支付提供资金垫付功能,尽可能无缝地打通支付环节,提升App的付费功能体验。

对一款轻应用来说,如何与下游分发渠道商(支付、浏览器等平台)有效地合作,达到推广的效果,甚至是盈利目的?

沈卓立:我们目前和百度、360、UC都在做深入的整合,他们都是很好的平台。但我想重点夸一下百度,因为他们把核心搜索的能力开放出来了,比如用户搜索“故宫”,通过对他们的平台把搜索结果分发给最终用户,从而提升了我们精准投放的效果,这比那会儿依托传统榜单时,我们花心思做SEO(搜索引擎优化)要可靠得多。当然我们不希望看到百度哪天会因此而收费。

另外,我们还和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合作,将轻应用植入其中。这种合作在过去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直到轻应用的到来可以很方便地植入到那些大平台当中,在不影响这些平台运营的同时,还能为他们的旅游服务平台带来导游、地图等加分功能。而对我们来说,通过这些平台,就可以获得比较精准的旅游用户群体了。

陈作智:旅游应用是一种比较低频的应用,所以它对用户流量是非常渴求的。所以对轻应用而言,除了把内容和数据做好外,后面的核心就是要把流量做大。

现在,我们把自己产品中的HTML5页面,插入到下游的很多分销伙伴平台中,比如我们和百度、高德、微信等超级App平台的合作,我们把自有的POI数据植入他们的地图、应用等服务中,同时我们也在和这些平台协商,把商业入口直接对接,增加门票方面的业务。

怎样看轻应用的未来?

朱挺:我认为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一定在于传统行业和网络的紧密结合与打通,轻应用的发展给了传统行业又一次进入的机会,接下来还会看到更多传统行业跻身轻应用行列。但好的轻应用永远尊崇“内容为王”,实际上用户不会关心你的代码是基于原生的还是HTML5去写的。从分发渠道的角度展望,用搜索引擎始终是很好的分发模式,因为关键词在某种程度上已明确表达了用户的意愿,是精准化营销的趋势。

姜燕北:对超级App来说,做大以后其实总想企图改变下游用户,希望把用户引导到某一项新功能当中,但业界不乏失败的案例。浏览器作为轻应用的超级App,我们能否做好这件事可能根据自己开放的程度,以及开放出来的核心价值有多大。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要为轻应用创造出一个生存的空间,所以怎样能为他们做好体验,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东西,在搜索引擎上我们也会发力做好。

李杨东:轻应用的本质还是开放,在初步的阶段业内谈的更多的还是流量的共享,从支付角度看,我们更这个大的商业生态圈如何共享,包括旅游、餐饮、娱乐等O2O交易,其实有很多都是重叠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App进行支付的运营和管理,以及支持它的商业模式。

沈卓立:作为轻应用的代表,我们将持续地精准用户,对具体的行业来讲,我们希望超级应用帮我们做到这件事。未来我认为所有的轻应用最终将从上到下把服务产业链的每一环都能串在一起,形成无缝的服务,这将是轻应用所发挥的最大价值。

陈作智:我们此前一直希望做一个一站式的旅游和景点自助游的服务,但旅游场景碎片化让我们很难整体把握推给什么样的用户,这是轻应用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后来很看好超级App平台,因为大规模的用户流量能让我们容易地把资源整合起来并分发出去,实际上,我们最终所做的事情就是让轻应用变成生态化服务的参与者。

后应用市场发展轨迹

沈卓立创办TouchChina之初,他曾带领团队来到一个旅游胜地,在当地的火车站旁边租下了一个服务站点,帮助来到此地的游客安装景点通App,同时借此机会在火车站附近做足了广告宣传,打响TouchChina景点通产品的品牌。一系列流程下来,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抓住了不少精准用户,但沈卓立在感慨出色的回头率及应用安装率的同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因为他为此付出的是更多精力、物力和人力的代价。

如今,以沈卓立为代表的一批轻应用开发者应该不会再选择用线下推广的方式来传播品牌和产品的价值。从原生应用到轻应用的改变,不仅仅给了他们产品模式上的转型,更重要的是也带来了一片属于轻应用的发展净土,这对越深陷生存泥沼越想自拔的应用开发者们来说,已经可以摩拳擦掌,易地再战了。相对公平的轻应用竞争时代正由超级App巨头们共同启幕,共享的用户与流量,合理的分发机制,一片大好。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

市场总归是市场。前人栽树,后人方可纳凉,但未必总是无偿的。轻应用开发者不会不担心,一旦遭到超级App绑架,譬如一旦原生应用或者外包着原生壳的网页应用都转移到轻应用市场,另外各方超级App平台阵营的核心技术也各自归位、尘埃落定时,巨头们是否会另辟蹊径,开启不尽合理的商业模式来捞回他们的下一桶重金,这也是未知。因为他们不可能永远付出,并且是分享他们最重要的资源,此乃后话。

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一两年前还是原生应用坐稳江山的局面已然让开了一个位置,让轻应用进驻。但追讨有关轻应用与超级App依存的关系,里面还有太多未予解读的商业秘密,它们将随时间的推移浮现“后应用市场”发展轨迹。

百家众说纷纭:超级APP里的轻应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